烟草黑胫病(又称乌头病、黑秆疯),真菌性土传病害,其病原为寄生疫霉烟草致病变种。主要危害大田期烟株,对烟草产量和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。
烟草黑胫病
危害与传播
发病特征
烟草黑胫病主要危害烟草茎基部和根系,发病初期茎基部出现黑色凹陷病斑,随后向上向下扩展,最终环绕整个茎周。侵染植株表现为叶片萎蔫、变黄,严重时整株倒伏。根部受害后呈黑色腐烂,失去吸收功能。
侵染与传播
烟草黑胫病菌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形态抵御不良环境,待条件适宜时萌发长出孢子囊,并释放出游动孢子。游动孢子受根部弱电流吸引或对根分泌物的趋化性,聚集于根表面,侵入未木质化根冠或伤口,完成初侵染。在烟草生长过程中,病株上产生的孢子囊经风吹雨溅,通过茎基部伤口、抹杈采收伤口、现蕾后茎老化伤口,完成多次再侵染。
烟草黑胫病发生过程|图源《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》
烟草黑茎病防控现状
早期,化学农药是控制黑胫病的主要手段,各类杀菌剂如甲霜灵、霜霉威等,有效控制了黑胫病的暴发流行,特别是在病害流行年份,化学农药的应用挽救了大量烟田,减少了经济损失。但大量、连续性地应用化药,也带来了一些“副作用”:长期单一用药导致病原菌快速进化出抗药性;过量施用还破坏了土壤微生态平衡,误杀有益菌,逐渐陷入 “用药越多、发病越重” 的恶性循环。
在这一背景下,生物农药为解决黑胫病预防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生物农药预防机制
实践表明, 太抗菌在烟草黑茎病预防上效果显著,且有效规避了抗药性与农残超标问题。优势主要在于其“多重作用机制”:一方面,生防菌通过营养点位竞争、产生抗菌物质、重寄生等作用机制抑制病原菌;另一方面,通过诱导烟草植株启动自身防御机制,增强抗病能力。此外,这种“以菌治菌”的生物防治方式,还能修复土壤微生态平衡,从而改善微生物群落、优化根际环境,最终保障烟叶产量与品质。
常规处理,黑茎病爆发后出现多处大面积死棵;太抗菌+处理,死棵少,烟叶浓绿
用药方案
生物农药为主导:
苗期:使用太抗菌+杀菌剂+营养液,灌根,间隔20天后使用第二次。
打顶时:使用太抗®+荧光棒®,喷淋。
烟草黑胫病的预防不能仅依赖单一药剂,需构建“多措并举”的防控体系,从科学用药到田间管理,均需严谨落实。未来,特普生物将加强生物农药在烟草黑胫病防控中的应用研究,建立适配不同烟区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,助力烟草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END
特普生物致力于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解决方案,从源头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,始终秉持“植物健康我健康”的使命,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欢迎致电全国技术服务热线400-836-1866垂询!
更多资讯请关注服务号“特普生物农业”